2010年10月31日 星期日

南極企鵝

南極企鵝(學名:Pygoscelis antarcticus)是一種生活在南桑威奇群島、南極洲、南奧克尼群島(South Orkney Islands)、南設得蘭、南喬治亞島、布韋島、巴勒尼群島(Balleny Islands)和彼得一世島等地的企鵝。其頭部下面有一條黑色的紋帶,使牠們看上去好像在戴著盔帽一般,故又稱頰帶企鵝或帽帶企鵝,亦因為牠們有這些特徵,牠們成為了最容易被辨認的企鵝之一。牠們身長68公分,全球迄今為止共有7,500,000對有繁殖能力的南極企鵝。成年的南極企鵝平均重約4.5公斤。牠們的主要食糧是磷蝦、蝦和魚類。南極企鵝於1781年由德國自然學家福斯特(Johann Reinhold Forster)首度被描述。其學名一直以「antarctica」見名,但至2002年,一份報告指出其屬於阿德利企鵝屬(Pygoscelis),故此後其正確的生物學名為「Pygoscelis antarcticus」。
南極企鵝是阿德利企鵝屬的三個成員之一。粒線體及細胞核的去氧核糖核酸證據顯示,阿德利企鵝屬約於3800萬年前從其他企鵝的物種中分裂出來,即其祖先王企鵝屬(Aptenodytes)分裂出來之後的約200萬年。阿德利企鵝在約1900萬年前從該屬分裂出來,而南極企鵝和巴布亞企鵝亦在約1400萬年前分裂出來。
在陸地上,南極企鵝會築起一個個由石頭組成圓形的巢,每次孵約兩隻蛋,而孵蛋的工序則會由雄性和雌性輪流進行,為期5至10天。牠們亦會在冰山上進行繁殖,但畢竟牠們是比較喜歡在沒有冰的環境下繁殖。幼企鵝會在約35天後孵出,初生時,其背部和腹部分別有灰色和白色的絨毛。幼企鵝在巢中多逗20至30天之後就會離巢。在出生後50至60天後,牠們會換毛,換為成體的毛之後就可以出海。
南極企鵝是最大膽和最具侵略性的企鵝之一。
南極企鵝的食物包括小型的淺水生活動物、磷蝦、小型的魚類和其他水生的甲殼類動物。牠們是岸邊的掠食者,常會在浮冰上覓食,當然牠們亦偶爾會在遠岸的海洋出現。牠們喜歡在離自己繁殖地不遠的地方掠食。牠們主要集中在半夜或正午來潛水覓食,而每一次潛下去一直也不會維持多於一分鐘,也鮮少深逾200呎。跟大部分的企鵝一樣,南極企鵝用其鰭狀肢劃水前進,時速可達32公里。在陸上,南極企鵝以腹著地滑動前進,以腳部和鰭狀肢作推進。在攀爬斜坡或離開水面時,牠們會用四肢來作推進。

2010年10月12日 星期二

巴布亞企鵝

巴布亞企鵝學名Pygoscelis papua)是繼皇帝企鵝國王企鵝之後體型最大的企鵝物種。牠們是企鵝家族中最快速的泳手,游泳的時速可達36公里。
巴布亞企鵝在英語中的「Gentoo」是源於葡萄牙文的「異教徒」(Gentio)一字,因為其頭部有白色帶狀類似頭巾的花紋。                                  分類學
巴布亞企鵝是阿德利企鵝屬Pygoscelis)的三個成員之一。粒線體細胞核去氧核糖核酸證據顯示,王企鵝屬Aptenodytes)在約4,000萬年前與其他企鵝族群分支之後的200萬年,阿德利企鵝屬亦開始與其他企鵝出現分支。這以後,直到約距今1,900萬年,阿德利企鵝亦分裂出來,而頷帶企鵝(Chinstrap penguins)和巴布亞企鵝則在1,400萬年前才分裂出來。[1]
巴布亞企鵝有兩個亞種,分別是「Pygoscelis papua papua」和體型較小的「Pygoscelis papua ellsworthii」。

 特徵

雄性的巴布亞企鵝在換毛前最多可重達8.5公斤,交配前最少也重約5.5公斤。雌性巴布亞企鵝在換毛前則最多重約7.5公斤,但在孵出幼企鵝之後,牠們日以繼夜的看守著巢,體重亦隨之降至5公斤或以下。
巴布亞企鵝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牠們的頭頂有一條寬闊的白色條紋。幼企鵝背部呈灰色,腹部呈白色。成年的巴布亞企鵝高75至90公分

繁殖

很多南極地區的島嶼都是巴布亞企鵝的繁殖地。最主要的幾個巴布亞企鵝族群均在福克蘭群島南喬治亞凱爾蓋朗群島;也有一些巴布亞企鵝在麥誇里島赫德島(Heard Islands)、南設得蘭群島南極半島繁殖,但這些族群的巴布亞企鵝數量就相對較少。全球每年有逾300,000對巴布亞企鵝在各地進行繁殖。
巴布亞企鵝的巢是由一大堆石頭繞圈而設的,其大小不可小覷,可高達20公分,直徑25公分。牠們會守著自己找來的石頭,慢慢建巢,有時也會出現為石頭的擁有權而爭執的情況。此外,雌性的巴布亞企鵝在選擇配偶時也會觀察追求者所建的巢如何。
牠們一次通常會生兩顆蛋,各重約500。雙親會輪流孵蛋,每天更替工作。幼企鵝會在34至36天後孵出,並在80至100天後換為成年巴布亞企鵝毛,並在此時開始出海覓食。

食物

巴布亞企鵝主要以捕食磷蝦甲殼類動物維生,而魚類僅佔牠們的食物的百分之十五。然而,牠們都是機會主義者,而福克蘭群島四周的海域有大量的魚類(Patagonotothen sp.、Thysanopsetta naresiMicromesistius australis)、甲殼類動物Munida gregaria)及魷魚Loligo gahiGonatus antarcticusMoroteuthis ingens),因此牠們的食物是很多元化的。

威脅

在水中,海獅海豹殺人鯨均是巴布亞企鵝的天敵。在陸上,成年的巴布亞企鵝並不會受到威脅,但鳥類卻會偷牠們的蛋和幼企鵝。                     File:Gentoo penguin (Pygoscelis papua), Arctowski Antarctic Polish base-4.jpg                                                                                    

2010年10月6日 星期三

國王企鵝

國王企鵝學名Aptenodytes patagonicus),是企鵝家族中體型第二大的屬種,成年國王企鵝高約90厘米,重11至15千克,僅小於皇帝企鵝。全世界,國王企鵝數量約有400萬隻,被分為兩個亞種(A. p. patagonicus和A. p. halli),種群數量仍在繼續增加中。                                                                                                                                                                                                                         類學
國王企鵝首於1778年由英國自然學家及插圖畫家約翰·弗雷德里克·米勒(John Frederick Miller)進行描述,其學名首字「Aptenodytes」起源於古希臘語a/α 是「沒有」的意思,pteno-/πτηνο- 是「羽毛」或「翅膀」的意思,而dytes/δυτης 則為「潛鳥」之意,全字的意思是「沒有羽翼的潛鳥」)[1],而次字「patagonicus」則源於巴塔哥尼亞
國王企鵝和跟牠們相似但體型略比牠們大的皇帝企鵝A. forsteri)同為王企鵝屬最大的兩種企鵝。